第六屆深圳關愛行動十大最具愛心人物
2010-12-28 來源:深圳新聞網 【字號:大 中 小】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那么,,充滿愛心的家庭呢,?在共同的愛之軌道上,,他們可以演繹出不一樣的精彩。作為社會最小的單元,,當家庭被用“最具愛心”來形容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讀到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者夫婦倆都以天使般的心靈關懷著孤兒,或者是一家人齊當義工,,或者是愛心助學不遺余力,,或者是舉家援建災區(qū)……當一家人都在為關愛他人和關愛社會而奔忙時,這樣的家庭怎不讓人肅然起敬,!
??? 在第六屆深圳關愛行動期間,,有十個普通的深圳家庭,他們無私奉獻,、忘我付出,,全家總動員為城市的關愛氛圍增光添彩,眾望所歸當選深圳“最具愛心家庭”,。這些可愛可敬的家庭,,值得我們深深銘記。最具愛心家庭
楊杰家庭:捐兒器官挽救七個家庭
最具愛心家庭楊杰家庭
2008年10月,,在深圳打工的貴州布依族青年楊杰在一場車禍中不幸腦死亡,,母親廖妹粉、妻子王立妹,、哥哥楊帥,、堂哥楊正偉等聞訊從老家趕到深圳,飛來的橫禍讓楊杰的家人陷入了極度痛苦,。經過痛苦思考,全家決定為了讓別的家庭不再承受這種痛苦,,將楊杰的有用的器官捐獻出來,造福他人,,讓楊杰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得以延續(xù),。來自上海,、廣州的醫(yī)療專家根據楊杰遺體器官情況,最終摘取了包括心臟,、肝臟,、腎臟(2個)、眼角膜(2個)及皮膚組織,。楊杰捐出的器官讓全國5個省的5名患者生命得以延續(xù),,讓兩名雙目失明的患者重見光明。楊杰成為深圳第25位捐獻多個器官者,,也是全國首個捐獻器官的少數民族居民和首個捐獻皮膚組織的人,。
楊杰家庭的頒獎辭:
這是一個偉大的家庭:窮困人家作出了最徹底的奉獻;這是世界上最慷慨的舉動:失去了親人的生命卻激活了他人的生命,!楊杰家庭,,用純樸、善良和無私,,告訴了我們“家”的樸素含義,。
?
9個最具愛心家庭
最具愛心家庭登臺領獎
瞿能友家庭:愛心教師“舉家援建”隴南
楊斌家庭:“天使媽媽”寄養(yǎng)9孤兒
邱月娥家庭:“四代同堂”一齊做義工
胡文龍家庭:愛心助學56個民族孩子
丘漢光家庭:退休老人用愛“點亮”身邊人
張燁家庭:一條義診熱線挽救上萬患者
林峰家庭:一家人和198條生命
欒靜家庭:深圳小家成援建隴南愛心基地
練美容家庭:感恩讓地貧母親成為“愛心大使”
9個最具愛心家庭的頒獎辭:
這樣的家庭沒有外人,總把需要幫助的人都當成了自己的家人,;這樣的家庭沒有門檻,,總把幸福和睦與他人分享。這樣的家庭外延很廣,、內涵很深:家庭最富有的家產就是人們感謝的眼神。
?
最具愛心家庭提名獎
王秋霞家庭
楊建林家庭
吳天球家庭
卓運連家庭
王慶國家庭
范幫菊家庭
馬 毅家庭
李碧香家庭
王 莎家庭
黃新明家庭
?
瞿能友一家在甘肅災區(qū)留影,。
?
瞿能友家庭:愛心教師“舉家援建”隴南
“5.12大地震”后,,心牽災區(qū)的深圳小學優(yōu)秀教師瞿能友參加深圳市抗震救災對口支援工作,去年10月他奔赴甘肅隴南的“前方指揮部”工作,。他冒著山體滑坡和余震危險,,翻山越嶺,深入村寨,,給受災群眾送去愛心,。隴南災區(qū)缺乏英語教師的現狀,讓在福強小學當英語老師的妻子熊必珍萌發(fā)赴隴南災區(qū)支教的想法,。今年春節(jié)后,,瞿能友帶著妻子和8歲的女兒麗莎一起赴隴南援建。幫扶災區(qū)教育成為一家人的共同目標,,瞿能友日夜為深圳支教老師的食宿,、安全、工作等操心,,妻子熊必珍則在隴南實驗小學教英語,,她還利用業(yè)余時間深入調研隴南教育現狀,了解災區(qū)學校狀況,搭建隴南,、深圳師生交流平臺,,希望通過平臺增進兩地師生的交流和感情,起到“手拉手,,一對一”的幫扶作用,。
楊斌夫婦和部分寄養(yǎng)的孤兒的合照。
楊斌家庭:“天使媽媽”寄養(yǎng)9孤兒
西鄉(xiāng)街道利錦社區(qū)的楊斌夫婦,,他們夫妻恩愛,、尊老愛幼、熱心助人,。楊斌夫妻先后以寄養(yǎng)的方式撫養(yǎng)過9個福利院的孤兒,,即使在楊斌懷孕期間,她仍然堅持照看一個兩歲大的孩子,。兩年來,,天使般的媽媽楊斌用自己最無私的母愛溫暖著9個孤兒的心,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們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受到社區(qū),、鄰居的一致好評,。如今,9個孩子中有7個孩子已被國外的好心人收養(yǎng),,還有兩個也回到了福利院接受學校教育,。楊斌夫妻和幾個孩子的養(yǎng)父母都有聯系,得知孩子們現在都生活得很好,,他們夫妻倆也很放心,。在楊斌一家的帶動下,利錦社區(qū)現在已經有20多個家庭開始像他們家一樣參加寄養(yǎng)孤兒的活動,,給這些孩子一個溫暖完整的家,。
邱月娥家庭四代同堂齊做義工。
邱月娥家庭:“四代同堂”一齊做義工
今年88歲的邱月娥是碧嶺社區(qū)老年協(xié)會的會員,,也是老年義工治安巡邏隊,、青少年感化教育工作隊和巾幗義務巡邏執(zhí)勤隊的成員,還是龍崗區(qū)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五老”志愿服務隊成員之一,。多年來,,邱月娥參加義工服務不少于1000小時,曾協(xié)助治安聯防隊抓獲各類嫌疑人數名,,幫助失足少年重新做人,,熱心為貧困者捐款捐物……已榮獲五星級義工的邱月娥還擁有一個幸福美滿,、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共有5個子女,,其中有3個在她身邊,,孫子孫女也有十幾個。子孫們都非常支持她參加義工巡邏隊,,而且在邱阿婆影響下,,現在,家里祖孫四代有10多人加入了碧嶺社區(qū)的義工隊,。在邱月娥的積極宣傳下,,村里其他十幾位老人也加入了義工治安巡邏隊,義工隊從原來的20多人發(fā)展到60多人,。
胡文龍夫婦愛心助學56個民族的孩子,。
胡文龍家庭:愛心助學56個民族孩子
從2006年到2008年的兩年里,胡文龍,、林崇德夫婦收到了來自全國56個孩子的信,,這是被資助的孩子們寄來的充滿感激和感動的回信。他們用了兩年時間資助了全國56個民族的56個孩子,。為了這些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夫婦倆約定十年內不添一件新衣服,生活也異常簡樸,??萍挤鲐毷菑目萍紤?zhàn)線退休的胡文龍、林崇德夫婦的最大愿望,。他們夫婦有一項發(fā)明專利——利用秸稈作原料制成乳酸菌草粉生物飼料養(yǎng)豬,,這項技術被人稱為“點草成金”。2004年,,這對古稀之年的老夫妻毅然離開生活舒適的深圳,奔赴被列為省市一級的貧困村,,開展了“造血式”科技扶貧,。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下堡坪鄉(xiāng),他們毫無保留地將新技術傳授給當地的農民,,使這個鄉(xiāng)的生豬產業(yè)有了突破性的發(fā)展,。他們離開前還無償將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總投資272萬元的“宜昌秀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捐贈給這個鄉(xiāng),。
丘漢光幸福和諧的一家人,,把愛心無私奉獻給社區(qū)。
丘漢光家庭:退休老人用愛“點亮”身邊人
定居鹽田沙頭角社區(qū)的丘漢光一家相親相愛,、相處和睦,。作為一名有著50年教齡的退休老師,,丘伯積極為社區(qū)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fā)揮余熱,他和老伴一起推動成立了社區(qū)的“午托班”和“4點半學堂”,,為社區(qū)里雙職工家長解決了后顧之憂,。丘伯還主動拯救社區(qū)失足自卑青年,引導自卑孩子走出陰影,,學會自信自強,。丘伯和老伴利用社區(qū)成立星光老年之家和老年協(xié)會的契機,把社區(qū)的老年人召集起來,,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為了讓社區(qū)的老人們老有所學,去年丘伯在工作站的支持下,,還舉辦了“老年人電腦學習班”,,教老人們上網查看新聞、搜閱健康保健知識等,,豐富老人們的晚年生活,。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丘伯和老伴還經常組織其他老人一起上門陪伴,,讓病榻上的老人也能同樣感受到社區(qū)大家庭的溫暖,。
張燁一家人以一條義診熱線,挽救了上萬名患者,。
張燁家庭:一條義診熱線挽救上萬患者
一對醫(yī)生夫妻來深6年,,家庭電話成了24小時義診咨詢救助熱線,曾為上萬名群眾義診,,幫助一個又一個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解脫痛苦,。妻子張燁是醫(yī)學博士,丈夫張煒寧是醫(yī)學博士后,,6年前兩人作為人才被引進福田區(qū)中醫(yī)院,。在看病和義診中,他們向患者公布了單位和家庭的電話,,于是他們的家庭電話就成為醫(yī)療救助和咨詢熱線,,最多的時候兩夫妻一晚上要接十幾個病人的求助電話。為了盡可能多地給更多病人看病,,張燁強迫自己在上班時間少喝水,,少上或不上洗手間,以節(jié)約患者等候時間,,為了幫助那些看不起病的外來工,,張燁甚至用六角錢的低處方幫助他們看重病。兩人來深圳以后參加過上百次大型的義診,。今年,,他們還和兒子一起捐助了甘肅地震災區(qū)的一名受災者,。
林峰(前排右四)和他的“大家庭”——稀有血型者聚會。
林峰家庭:一家人和198條生命
林峰是深圳的一名稀有血型者,。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獲知一名異地的稀有血型的哥見義勇為負傷后,卻因為缺少手術用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此后,他獲悉,,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有發(fā)生,。為此,他萌生了創(chuàng)建稀有血型者自救互助平臺的想法,。于是,,在2005年,他創(chuàng)辦的純粹公益性質的“中國稀有血型者之家”網站正式誕生,。從創(chuàng)辦至今,,網站已經成功實施救援198例,使近200個鮮活的稀有血型者生命得以延續(xù),。此外,,他還為稀有血型的準媽媽們提供各種知識、心理輔導以及特需藥品等各方面的支持,。林峰的妻子對他的事業(yè)給予了極大的理解和支持,,不僅默默地承擔了包括撫育襁褓嬰兒在內的全部家務,還經常幫助林峰接熱線電話,,并與林峰一起為網站投入了十余萬元的資金,。在林峰以及愛人的精心呵護下,網站已經成為在全國最大,、在醫(yī)院急救中心和稀有血型患者中擁有廣泛影響的平臺,。
欒靜(右二)家庭援建隴南愛心基地。
欒靜家庭:深圳小家成援建隴南愛心基地
2008年10月22日,,欒靜和深圳援建干部在隴南檢查援建項目時,,村民陳玲由于兩歲的女兒璇璇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向他們求救,,欒靜和同事迅速開車將孩子送到縣醫(yī)院搶救才救回孩子的性命,好心的欒靜爺爺和隴南小孫女的故事一度在隴南傳為佳話,。這只是欒靜一家眾多的愛心故事之一,。從1995年開始,欒靜帶著家人奔走在深圳許多慈善募捐活動現場,,他多次帶慈善團隊去青藏高原為藏民做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他和家人收養(yǎng)了5個邊遠山區(qū)貧困家庭的孩子,。5·12大地震后,欒靜又加入到援建隴南的隊伍中,,他白天忙援建工作,,晚上和節(jié)假日忙慈善。深圳的家更成為他援建隴南的后方愛心基地,,隴南災民需要的衣服,、學習用具、藥品等消息傳回深圳后,,他的兒子拿出壓歲錢,,妻子和親戚紛紛拿出家里積蓄和工資收入,購買各種賑災物資,。一批批賑災物資由欒靜親手送到文縣,、康縣、武都區(qū)和舟曲縣災民家里,。欒靜一家還主動將隴南康縣梅園小學,、甘南州舟曲縣的水泉小學確定為長期幫扶點,為學校送醫(yī)送藥,,捐食品,、衣物和學習生活用品或是幫助住校學生改建食堂。
練美容一家人感動了很多地貧兒家庭,。
練美容家庭:感恩讓地貧母親成為“愛心大使”
作為一名地貧兒的母親練美容,,由于受燃料行動的資助擺脫了家庭的困境,她心懷感恩,,在沒有工作且家境貧寒的情況下,,照顧自己的兒子之余,,還擔負起組織幫助寶安區(qū)40多名地貧兒家庭的職責,。她的丈夫也鼎力給予她支持。練美容的兒子丘斯桔在6個月大時被診斷為地貧兒,。9個月開始輸血,,從此開始了舉家借債、噩夢般的日子,。2004年,,首屆關愛行動舉辦的“燃料行動”把這個絕望的家庭從冰窖中拉了出來。為感恩社會,,這位母親從此走上助人之路,。為免除寶安40多戶地貧孩子家庭去市二院輸血的舟車勞頓之苦,練美容等人通過多方協(xié)調終于使得寶安區(qū)人民醫(yī)院開辟了“地貧之家”供孩子們輸血專用,,她為寶安40多名地貧兒一針一線縫制的布袋讓孩子們晚上邊注射排鐵藥邊做功課,。練美容還不斷組織和參與地貧兒的活動,,向公眾廣為宣傳“不能讓地貧兒出生”知識,同時鼓勵其他地貧兒父母“無論如何不能放棄”,。
編輯:鄭創(chuàng)彬
相關新聞
- 500多重慶孩子吃上“媽媽食堂”(07 11:03:12)
- 大冷天,,誰能給他們一張溫暖的床(13 08:53:24)
- 獅哥獅姐發(fā)起“捐血月”(13 08:52:26)
- “捐贈小書桌,我們大力支持”(13 08:48:53)
- 暖,!呼吁市民為地震孤兒捐衣(13 08: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