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天鵝湖和燕棲湖的“孩子”》拍攝者侯彥蓀:拍鳥雖然辛苦,,科普樂在其中
2021-05-18 來源:讀創(chuàng)文化廣場 【字號:大 中 小】
正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展出的第十二屆“美麗深圳”攝影大賽優(yōu)秀作品展覽中,《天鵝湖和燕棲湖的“孩子”》組照吸引了不少市民頻頻駐足,。該組照共有8張,,講述了華僑城天鵝湖,、燕棲湖上的留鳥和候鳥的故事,,表現(xiàn)了一位老教師對環(huán)境的獨特審視,,突出了城市中的生態(tài)文明主題。
(圖為市領導和攝影專家觀看展覽,,在《天鵝湖和燕棲湖的“孩子”》組照前與拍攝者侯彥蓀交流,。)
該作品獲得本屆“美麗深圳”攝影大賽“最佳環(huán)境類攝影獎”。近日,,拍攝者侯彥蓀向記者分享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折射深圳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
1992年,侯彥蓀從梅縣東山中學調(diào)到華僑城中學任教,,直到2010年退休,。退休之前,他是學校的總務主任兼體育老師,,對專業(yè)攝影一無所知,,也對生態(tài)、鳥類不甚了解,。
愛上拍攝鳥兒,,是侯彥蓀退休后的“新事業(yè)”。華僑城有兩個湖,,天鵝湖和燕棲湖,,侯彥蓀就住在湖邊的匯文樓,是華僑城中學的教師宿舍,。湖上,,無數(shù)的候鳥和小型留鳥,在這里中轉,、停歇,、覓食,春去冬來,,從未缺席,。在侯彥蓀眼里,它們就是天鵝湖和燕棲湖的“孩子們”,。
(圖為侯彥蓀)
一年365天,,侯彥蓀每一天都去問候它們,,就像從前在學校,每天和孩子們交談,。慢慢地,,他萌生了把這些可愛的小精靈拍攝下來的想法,記錄它們的成長,,也記錄深圳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
(圖為獲獎作品《慢門照之白鷺》)
“幾個月前,我在深圳灣看到一大群候鳥飛來過冬,,真是感慨萬千,。這樣的情形,在以前是不可能發(fā)生的,?!焙顝┥p告訴記者,2008年,,華僑城中學高中部搬到深圳灣,,那時,深圳灣還飽受工廠尾水導致的污染困擾,,大沙河作為深圳灣最大的污染源也備受詬病,。如今,深圳灣和大沙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好轉,,鳥兒才越來越多,。同樣,天鵝湖和雁棲湖剛建成的時候,,并沒有什么鳥類,,生態(tài)環(huán)境慢慢改善了,才變成鳥的天堂,。
侯彥蓀親眼見證了二三十年間深圳河流,、海灣環(huán)境逐漸變好、鳥兒越來越多的過程,。因此,,他精心挑選了8張鳥兒的照片,希望傳達照片背后的生態(tài)故事,,“天鵝湖的鳥兒是一個縮影,,折射整個深圳美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焙顝┥p說,。
許多照片可遇不可求
“天鵝湖的鷺鳥群,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嘴白鷺,夜鷺,、夜鷺雉,,池鷺,蒼鷺和牛背鷺,?!闭f起鏡頭下的“孩子們”,侯彥蓀如數(shù)家珍,。
侯彥蓀拍攝最多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白鷺是非常愛美的鳥種,,有潔白的雪絨外衣,,就像穿著漂亮的婚紗。獲獎照片中,,《相連》是2020年11月30日拍到的,兩只白鷺一前一后,,后面那只白鷺的嘴巴放在前面白鷺的雙腳上,,同步飛行中,實屬可遇不可求的巧遇,?!侗纫黼p飛大白鷺》拍攝于2021年3月15日,大白鷺的近體雙飛雖有偶見,,但如此同步飛行瞬間定格,,還極為少見。
(圖為獲獎作品《相連》)
(圖為獲獎作品《疊羅漢》)
在天鵝湖眾多鷺鳥群中,,碩大修長身驅的蒼鷺,,個頭高大威猛,鶴立雞群,,更有獨領風騷的味道,。侯彥蓀為它拍過不少照片,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蒼鷺本來是候鳥,,現(xiàn)在大部分已適應了深圳的環(huán)境和氣候,,好些已成為留鳥了?!焙顝┥p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候鳥能留在深圳生活。
(圖為獲獎作品《蒼鷺》)
雖然拍攝鳥兒經(jīng)常要長時間地守候,,忍受風吹日曬,,但侯彥蓀樂在其中,,絲毫不覺得苦累。他告訴記者,,拍攝老鷹(黑鳶)是最困難的,。因為一般的鳥兒都有活動規(guī)律,上午十點以前,、下午四五點以后才從樹林里鉆出來,,到湖面上巡游。但老鷹(黑鳶)常常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全天守候。
(圖為侯彥蓀在天鵝湖邊守候鳥兒)
在這組獲獎作品中,,侯彥蓀就捕捉到了難得一見的老鷹(黑鳶)搶食照片,。這幅照片拍攝于2021年2月21日,黑鳶從高空快速俯沖下來,,追逐白鷺,,白鷺受驚滑落了口中的泥鰍,而黑鳶張嘴去叼,,可惜遲了一步,,泥鰍掉回天鵝湖中,完整還原了一場動物世界的驚險之戰(zhàn),。
(圖為獲獎作品《黑鳶搶食》)
每天上午,,侯彥蓀都會把鳥兒們的照片,通過微信發(fā)給朋友們,。漸漸地,,他拍攝的鳥兒成了朋友圈里不可或缺的成員,侯彥蓀還把鳥的名字,、種類,、習性都一一寫在朋友圈里,做一點力所能及的科普工作,。
從攝影,、生態(tài)知識的“小白”,變成資深的民間攝影愛好者,、野生鳥類的草根科普者,,侯彥蓀的晚年生活豐富而充盈。如今,,他能一眼認出大多數(shù)鳥的品種,,也把鳥兒視為深圳這個大家庭最友好的“親人”。
作者:讀創(chuàng)/深圳商報首席編輯 劉悠揚
編輯:楊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