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影們的肩膀扛得起這樣的重量么,?
2010-10-18 來源:深圳新聞網(wǎng) 【字號:大 中 小】
深圳新聞網(wǎng)評論員 千山 深圳新聞網(wǎng)網(wǎng)友“晃人”最近在貴州山區(qū)偶遇一位支教女孩,,在被她的經(jīng)歷所感動后,“晃人”將女孩的故事發(fā)到網(wǎng)上,。這個80后女孩,,孫影,兩度放棄舒適工作和高薪待遇而奔赴貴州貧困山區(qū)義務支教,;多方奔走籌集善款建起四所希望小學,,并在教學之余充當監(jiān)工、采購員甚至搬運工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在網(wǎng)友的帖子里,她也被稱為最美“女包工頭”,。 帖子,,從民間的角度發(fā)出了。再進一步,,更正式的短消息,、長通訊乃至報告文學,也會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刊發(fā)出來,意味著孫影的故事已成典型,。讓這樣一位事跡突出的女孩家喻戶曉,,感動大家,鼓動更多人像她一樣,,擁有或多或少的悲天憫人情懷,,并為之做出些許實踐,是很好的事情。 一個弱女子,,能克服那樣的惡劣條件,,堅持支教四年,已經(jīng)很不容易,。更難得的是,,孫影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外所做的那些辛苦卓絕的工作。但假如只是流連于孫影故事中的感人部分,,并為之付出一兩行熱淚,,盡管動人,卻不過是層次淺顯的反應,。 感動之外,,我們不妨也想想,孫影以及她的同行者們所付出的努力,,是不是貧困地區(qū)改變面貌的唯一路徑,?孫影以及許許多多個孫影,他們的事跡,,對于社會的意義,,除了感人,是不是能映照出某些角落里的問題來,? 從“感動中國”到感動各地,,每年,官方和民間總會挖掘出許多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來,,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如催淚炸彈般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但,他們的肩膀,,能扛得起整個社會發(fā)展的沉重負擔么? 支教四年以來,,孫影已經(jīng)籌款建起了四所希望小學,。那么,假如沒有孫影呢,?今天在嶄新的希望小學里上課的孩子們,,是不是就會繼續(xù)在搖搖欲墜的危房中打基礎,準備舉起明天的太陽呢,?正如網(wǎng)友所言,,“地方政府為建學校做了什么?為什么這個擔子完全由這個女孩來擔,?難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話只是說給老百姓聽的?”在學習孫影的時候,我們或許不應該批評當?shù)卣?,他們可能也有難言之隱,。只是,為什么原本可以并且必須制度化,,應該由更有力更高效的部門來完成的工作,,卻要壓到如孫影一般瘦弱的肩膀上。 孫影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個人的無力感,,更照出了我們這個社會許多還不夠亮的地方。
編輯:鄭創(chuàng)彬
相關新聞
- 孫影候選2010“感動中國”人物(26 10:51:14)
- 嘉賓爭夸優(yōu)秀志愿者孫影和高正榮(25 11:34:12)
- 趕緊上網(wǎng)為孫影投票
深圳市孫影,、高正榮候選“全國百名優(yōu)秀志愿者”(19 10:15:19) - 孫影美麗心靈感染無數(shù)青年(18 17:15:33)
- 孫影入選“公益貴州”候選榜(18 17: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