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先:老義工傾力搭建“文化驛站”
2009-03-11 來源: 深圳特區(qū)報 【字號:大 中 小】
張之先曾照顧原四川省美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呂林兩年多,。
張之先為游客免費拍照,。
核心提示
張之先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侄孫,。受家族傳統(tǒng)的影響,他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他出錢出力,,無私地幫助陷入困境的藝術(shù)家,讓他們的藝術(shù)才華得以綻放光彩,。63歲高齡之時,,他成立深圳市老年攝影協(xié)會,為老年攝影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與場所,。他帶領全體會員到園博園當義工,,為游客免費照相。他為推動文化建設貢獻著光和熱,,深受文化界人士的熱愛,,人們親切地稱他為深圳的“文化雷鋒”。
幫藝術(shù)家走出困境
張之先熱愛文化藝術(shù),,也樂于助人,。對那些因貧困而無法施展才華的藝術(shù)家,他感同身受。每當此時,,他會傾盡一切,不遺余力地幫助,。正如幫助埋沒了50多年的老畫家李青萍及著名油畫家陳澤鯤等,,成了文化界的一段佳話。
李青萍生于1911年,,湖北荊州人,。她是劉海粟大師的女弟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很有名氣,,徐悲鴻為她的畫作過序,。她一生坎坷,追求藝術(shù)而終生未嫁,。張之先了解這顆文化界的“金子”后,,立即聯(lián)合幾位好友,向這位油畫界的老前輩伸出援手,。張之先介紹說,,2003年,當他第一次看到李青萍時,,老人意識已經(jīng)不太清醒了,,身體也很差。張之先請來醫(yī)生,,為李青萍按摩治療,。張之先問老人有什么要求,老人回答說:“想出本畫冊,,再把畫捐給國家,。”張之先聽了十分感動,,馬上與上海美術(shù)館等單位聯(lián)系,,呼吁“趕快搶救李老的生命!讓她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己的精美畫冊出版,,聽到全國藝術(shù)界最好的評價,!她愿意將畢生作品捐給國家,這是多么偉大的胸懷??!”上海美術(shù)館館長李向陽看了李青萍的油畫潸然淚下,“沒想到老人把腐朽化作神奇,!”李向陽館長立即決定,,上海美術(shù)館收藏李青萍的100多幅油畫。此時,張之先出資11萬元,,并親自翻拍,,為李青萍老人出了一本畫冊。當他在第一時間把畫冊送到老人手中時,,老人抱著畫冊久久不肯放開,。2004年,老人在畫冊的陪伴下安然去世,。
著名油畫家陳澤鯤也是張之先挖掘的“金子”之一,。張之先回憶道,1999年,,陳澤鯤來到深圳梧桐山下的城中村謀生,。當時他還沒出名,生活很困難,,每天和妻子只能吃到一個菜,。有一次兩天沒飯吃,餓得受不了,,就放一幅畫在家門口,,旁邊放張紙條“誰要50元拿走?!焙髞磉@幅畫真的被人用50元買走了,,夫婦倆趕快拿著錢去吃頓飽飯。陳澤鯤的油畫雖然有水平,,但因為窮,,沒辦法為自己舉辦一場畫展。一天,,有個朋友告訴他,,張之先經(jīng)常幫助文化人,你去找他,,肯定沒問題,。于是,陳澤鯤慕名找到了張之先,。張之先先去看了陳澤鯤的油畫,,認為不錯。但他自己是搞攝影的,,對油畫不夠?qū)I(yè),,便又請了一位油畫家朋友共同考察。陳澤鯤的油畫得到業(yè)內(nèi)人士的首肯,。張之先決定幫助陳澤鯤舉辦畫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陳澤鯤個人油畫展在荔枝公園“藝術(shù)家畫廊”展出。展覽效果良好,,吸引了一些畫商的眼球,。其中一位有實力的畫商當場表示,以每年15萬元的報酬,,包下他全年的作品,。15萬元!這對處于貧困,、未露頭角的青年畫家來說,不僅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也是當時不可奢望的大數(shù)字,。陳澤鯤是位有思想的油畫家,他不用再為生計發(fā)愁了,,開始安心作畫,。之后,他的油畫技藝突飛猛進,,知名度也快速提高,。尤其是他環(huán)保題材的油畫受到歐洲、日本等地畫商的青睞,。當然,,畫的價格也不斷飆升,隨便一幅畫就可以賣到一二十萬元,,其中《負重的球體》被拍到46萬元,。他創(chuàng)作的《暮春》被聯(lián)合國環(huán)保署永久收藏。取得不凡成就之時,,陳澤鯤沒有忘記雪中送炭,、助其成功的張之先先生。他惦記著張先生對他的恩情,,時不時打電話問候張先生,,通報近期的情況,與張之先分享成功的快樂,。
“這些年你為幫文化人花了多少錢,?”對此問題,張之先說,,自己具體沒有計算過,,但幾筆大的數(shù)字加起來就在30萬元之上。張之先認為,,自己做得更有價值的不是資助金錢,,而是利用自己的人脈,去幫助名不見經(jīng)傳卻有潛質(zhì)的文化人才開拓局面,如幫助當初的陳澤鯤,。至于幫助過多少人,,張之先自己也記不清了。他坦陳,,曾幫過一些不應該幫的人,。個別人利用他的俠心,反過來騙他錢財,?!暗也缓蠡冢也粫淖儙腿说某踔?,我會盡自己的能力一直幫下去,。”
張之先自己出資建立了“文化驛站”,,為喜愛藝術(shù)的人們搭建文化交流的平臺,。在這里,每個月都會舉辦文學,、攝影,、收藏等各種文化講座。
爭做文化老義工
張之先曾是八仙樓餐廳的老板,。在餐飲事業(yè)蒸蒸日上之時,,他卻選擇了放棄。他抱起心愛的相機,,鏡頭對準了圣潔的蓮花,,還專門出過一本影集?!熬瞎M瘁”是他為自己拍攝的一幅枯蓮作品的標題,。他在題記中這樣寫道:“生命不終結(jié),決不放棄努力向上,,一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边@不僅是一幅攝影作品,,同時也是張之先人生軌跡的寫照。如今,,60多歲的張之先沒有選擇在家中安享晚年,,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深圳老年攝影協(xié)會的發(fā)展中。
張之先為自己的攝影工作室在福田區(qū)濱江新村租了一套房子,,每月租金5000元,。協(xié)會成立后,,沒有開會的地方。張之先便提供房子給協(xié)會免費使用,,從此工作室成了愛好攝影的老人們交流學習的活動場所,。深圳老年攝影協(xié)會的會員方先生說,在張之先的組織策劃下,,協(xié)會活動豐富多彩,,有攝影技術(shù)講座、電腦知識講座等,?!皡⒓訁f(xié)會的活動,不僅打發(fā)了我退休后的無聊,,還讓我找到了年輕時的自信,,感覺自己還能為社會做點貢獻。如今我越活越精神了,!”
協(xié)會成立之始就與公益活動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去年春節(jié)期間南方發(fā)生雪災,,很多打工者無法回家,。張之先就組織協(xié)會會員到深圳園博園,無償為來參觀的打工者免費拍照,,讓他們感到留在深圳過年也很溫暖,。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張之先倡議會員為災區(qū)捐款,。很短時間內(nèi),,200多名會員捐出善款9萬多元。平時,,張之先帶領會員們?nèi)ド钲趫@博園做義工,。每到周末,深圳老年攝影協(xié)會的會員們穿上紅馬夾,,到園博園協(xié)助清潔園區(qū),,為有困難的游客提供幫助。會員們見到地上有垃圾,,便撿起扔到垃圾桶中,,并提醒游客保護環(huán)境。
張之先告訴記者,,參與公益活動,,就是把愛心送出去,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深圳老年攝影協(xié)會之所以有凝聚力,,因為這是個友愛的集體,是個有愛心的集體,。在張之先的組織策劃下,,深圳老年攝影協(xié)會正迅速發(fā)展壯大。
尚蓮之品格學蓮之精神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這樣贊美蓮花,。作為愛蓮人,,張之先身上也體現(xiàn)了蓮的“不染”品格。
在張之先資助關(guān)照過的諸多文化人中,,不少是今日的名家大家,,如前面提到的李青萍、陳澤鯤,,以及他親自照顧兩年多的原四川省美術(shù)協(xié)會副主席呂林等,。這些人的作品被市場看好,價格不菲,。他們感念張之先的無私援助,,拿出自己得意之作,要送給張之先以示回報,。其中李青萍及其家人曾表示要送張之先10多幅油畫,,以示感謝。但是,,畫家們的好意都被張之先婉言謝絕了,。為此,圈內(nèi)人戲稱張之先為“最便宜的朋友”,。
張之先認為,,自己幫助別人出于內(nèi)心,從沒想過要什么報酬,,從沒想過撈取什么好處,。“既然幫上了忙,,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功成身退,。如果接受了他們的回報,那就違背了自己的初衷,,所做的一切就沒意思了,。”張之先認為,,做人,,第一,,不能過分功利。第二,,要認真做事,。名和利是做好事之后的副產(chǎn)品。
在經(jīng)營八仙樓餐廳時,,張之先沒有“利”字當頭,,而是站在顧客的角度上,為顧客省錢,。他對服務員有個特別的要求:如果顧客的菜點多了,,必須及時提醒勸止,否則會受到批評,。有時候顧客會覺得奇怪,。張之先總是耐心地解釋,點的菜夠就行了,,多了吃不完,,浪費沒必要。
餐廳關(guān)門后,,員工們謀求新的工作,。但有兩位員工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回到張之先身邊,。如今為張之先做助手的吳國慶便是其一,。吳國慶于1997年來到深圳,,剛開始在八仙樓做后勤,,八仙樓關(guān)閉后,他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在別處工作一段時間后,,吳國慶又失業(yè)了。2003年,,張之先了解到小吳的處境,,主動給他打電話,請他回來,,協(xié)助做翻拍工作,。吳國慶說,張先生對員工很好,,很支持他學攝影,。“剛開始我只是喜歡攝影,,但什么都不懂,。常年跟隨張先生,,耳濡目染,感覺自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也提高了,,很幸運遇上張先生,。”
張之先家中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子孫如若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益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愈增其過?!睆堉葘ξㄒ坏呐畠禾蹛塾屑?,但不溺愛,寬容不縱容,。女兒大學畢業(yè)時,,他沒有利用自己的人脈為女兒謀求工作,而是讓女兒到他的餐廳做服務員,?!爸挥凶尯筝厪纳鐣讓幼銎穑拍茏屗麄兛辞迳鐣囊磺?,重新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弄清楚自己以后的路應該怎么走?!睆堉仁莻€唯物主義者,,正確地看待生老病死。他帶著妻子與女兒,,一起簽下了遺體捐贈的志愿書,。
編輯: 王丹丹
相關(guān)新聞
- 總理捐款1萬救助白血病患兒(18 12:38:17)
- 貼心關(guān)愛員工(17 15:38:05)
- 讓慈善成為時尚成為習慣(17 15:21:34)
- 玫瑰贈佳偶(16 15:07:28)
- 愛在夕陽間 為霞尚滿天(16 14:46:28)